船舶燃油燃燒過程會排放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及懸浮微粒 (PM10)等汙染物,國際海事組織(IMO)已針對NOx 和SOx 制定排放標準,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萬海積極提升船舶能效以減少燃油消耗,並採取多項措施,以有效降低這些汙染物的排放,減輕對環境的衝擊。
 

氮氧化物(NOx)

為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針對船舶在特定海域航行時的氮氧化物排放標準,萬海透過在船舶裝設觸媒轉換設備(SCR)的方式控制氮氧化物排放。SCR 的應用原理係將尿素注入船舶主機和輔機產生的廢氣中,利用尿素與氮氧化物產生還原反應,生成無汙染的氮氣及水,在不改變主機與輔機內部構造的情況下達成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效果。




 

註:
1. 氮氧化物排放量(公噸)= 氮氧化物排放率 * 燃油機實際出力(kw)* 運轉時間(小時);氮氧化物排放率依據柴油機國際防止空氣汙染證書(EIAPP)上記載之數據;
2. 因無法取得排放係數,故上表統計不含生質燃油之排放。

 

硫氧化物(SOx)








註:
1. 硫氧化物排放量(公噸)= (總油耗量(公斤)* 含硫量(%)* 20 (公克/ 公斤))/ 1,000,000;含硫量1% 時每公斤燃油排放20 公克硫氧化物;
2. 因無法取得排放係數,故上表統計不含生質燃油之排放。


 

懸浮微粒(PM10)

 




註:
1. 懸浮微粒(PM10)排放量(公噸)= 燃油消耗量(公噸)* 排放係數;排放係數參考EcoTransIT World 提供之係數(主機HFO = 0.00699, MDO = 0.00068, 輔機HFO = 0.00603, MDO = 0.00059);
2. 因無法取得排放係數,故上表統計不含生質燃油之排放。

臭氧層破壞物質

氯原子是使臭氧分解的催化劑,造成臭氧層被嚴重破壞,常見的化學物包含:HCFC、HFC 類冷媒鹵代甲烷―二氟二氯甲烷(R-12)、二氟一氯甲烷(R-22)、海龍(Halon)等。1987 年《蒙特婁議定書》規定需減少及限制氟氯碳化物的生產,萬海於陸上與海上所採購的設備,包含冷凍貨櫃、船隊使用的空調冷媒、船舶設備等,均無使用上述物質。
 

船舶燃油燃燒過程會排放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及懸浮微粒 (PM10)等汙染物,國際海事組織(IMO)已針對NOx 和SOx 制定排放標準,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萬海積極提升船舶能效以減少燃油消耗,並採取多項措施,以有效降低這些汙染物的排放,減輕對環境的衝擊。
 

氮氧化物(NOx)

為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針對船舶在特定海域航行時的氮氧化物排放標準,萬海透過在船舶裝設觸媒轉換設備(SCR)的方式控制氮氧化物排放。SCR 的應用原理係將尿素注入船舶主機和輔機產生的廢氣中,利用尿素與氮氧化物產生還原反應,生成無汙染的氮氣及水,在不改變主機與輔機內部構造的情況下達成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效果。




 

註:
1. 氮氧化物排放量(公噸)= 氮氧化物排放率 * 燃油機實際出力(kw)* 運轉時間(小時);氮氧化物排放率依據柴油機國際防止空氣汙染證書(EIAPP)上記載之數據;
2. 因無法取得排放係數,故上表統計不含生質燃油之排放。

 

硫氧化物(SOx)


註:
1. 硫氧化物排放量(公噸)= (總油耗量(公斤)* 含硫量(%)* 20 (公克/ 公斤))/ 1,000,000;含硫量1% 時每公斤燃油排放20 公克硫氧化物;
2. 因無法取得排放係數,故上表統計不含生質燃油之排放。


 

懸浮微粒(PM10)






註:
1. 懸浮微粒(PM10)排放量(公噸)= 燃油消耗量(公噸)* 排放係數;排放係數參考EcoTransIT World 提供之係數(主機HFO = 0.00699, MDO = 0.00068, 輔機HFO = 0.00603, MDO = 0.00059);
2. 因無法取得排放係數,故上表統計不含生質燃油之排放。

臭氧層破壞物質

氯原子是使臭氧分解的催化劑,造成臭氧層被嚴重破壞,常見的化學物包含:HCFC、HFC 類冷媒鹵代甲烷―二氟二氯甲烷(R-12)、二氟一氯甲烷(R-22)、海龍(Halon)等。1987 年《蒙特婁議定書》規定需減少及限制氟氯碳化物的生產,萬海於陸上與海上所採購的設備,包含冷凍貨櫃、船隊使用的空調冷媒、船舶設備等,均無使用上述物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