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管理是環境保護重要的環節,萬海制定相關管理政策並致力於推廣節約用水與水資源回收再利用。
萬海依循國際海事組織(IMO)相關規範、《防止船舶汙染國際公約》(MARPOL),以及各營運據點當地環保法規,制定完善的水資源管理措施,以確保水資源的使用及排放皆符合規範。自2024 年起更將集團所有據點納入管理範圍,透過安裝節水設備、推廣節水意識、水資源再利用、定期監測與報告等措施,促使船隊及陸上營運據點皆可有效使用資源,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且有助於降低營運成本。
註:
1. 2022~2023 年的統計範圍僅包含母公司與集團船隊、2024 年的統計範圍包含母公司及合併財務報告所有子公司,部分據點無獨立水表,故無法統計水資源數據;
2. 取水量範圍包含陸上據點及船隊、排水量僅包含陸上據點;
3. 取水水源均來自第三方(淡水,≤1,000 毫克/ 公升總溶解固體),且並未於具水資源壓力的地區取水,水資源壓力區數據參考世界資源研究所。
船舶水資源管理
船舶下水啟用後所有設備需持續運作無法關閉,即便在港口停泊時仍需以怠速模式運轉。因此,必須提供穩定的水源,以供應船舶設備的冷卻水和船員的生 活用水。萬海依據國際海事組織 (IMO)、防止船舶汙染國際公約 (MARPOL) 以及各營運據點主管機關的環境保護法規,制定水資源管理政策,並加裝節水設 備減少生活用水消耗。萬海自有船隊均配備造水機,可從海水中提取蒸餾水作為船上的生活用水,減少對陸上水資源的依賴。此外,各航線均有設定適合補 給淡水的港口,且水源供應依據船舶淡水的標準申請流程,需向當地港務局或擁有水源的機構審核申請,以確保於非缺水地區進行供應。
註: 1. 統計範圍僅包含萬海自有船舶 |
![]() |
碼頭水資源管理
碼頭內洗櫃作業區設有汙水處理系統,廢水經系統處理達到合法標準後依規定排放。萬海定期進行水質檢測與設備維護,以確保水質達標並符合環保規範,防止對周圍環境的汙染。台中碼頭更將經系統處理後的水資源重複使用,在洗櫃區建置之排水溝將廢水引流至各功能之槽池(除油、曝氣、沉澱…等),將處理後之水資源儲存至回收水槽以及水塔,再利用於清洗貨櫃。此方法除可節省水資源外,亦可避免汙水未妥善處理即放流導致環境汙染之可能性。考量汙水處理設備操作具專業性,系統處理及水質標準需符合許可證規範,均委由專業合法之環保公司代為操作。
註:
1. 2022~2023 年的統計範圍僅包含母公司、2024 年的統計範圍包含母公司及合併財務報告所有子公司;
2. 取水水源均來自第三方(自來水,≤ 1,000 毫克/ 公升總溶解固體),且並未於具水資源壓力的地區取水,水資源壓力區數據參考世界資源研究所;
3. 2022~2023 年總排水量(百萬公升) = 總取水量(百萬公升) - 額外採購的飲用水量(百萬公升),2024 年總排水量(百萬公升) = 總取水量(百萬公升);
4.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汙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汙染物質(BOD、COD 物質),使汙染物達到排放標準。由於中高碼頭汙水設備皆有投藥,屬化學處理,故屬二級處理範疇。
碼頭洗櫃區汙水回收處理流程
辦公室水資源管理
辦公室取水來源為自來水公司,未抽取地下水、海水,對在地用水無潛在衝擊。各營運據點積極推行節水措施,例如:水龍頭加裝節水器、使用節水標章設備等等。各據點依飲用水管理條例規定,定期檢測水質及飲水機設備保養,檢測結果皆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
註:
1. 2022~2023 年的統計範圍僅包含母公司、2024 年的統計範圍包含母公司及合併財務報告所有子公司;
2. 取水水源均來自第三方(自來水,≤ 1,000 毫克/ 公升總溶解固體),且並未於具水資源壓力的地區取水,水資源壓力區數據參考世界資源研究所。
水資源管理是環境保護重要的環節,萬海制定相關管理政策並致力於推廣節約用水與水資源回收再利用。
萬海依循國際海事組織(IMO)相關規範、《防止船舶汙染國際公約》(MARPOL),以及各營運據點當地環保法規,制定完善的水資源管理措施,以確保水資源的使用及排放皆符合規範。自2024 年起更將集團所有據點納入管理範圍,透過安裝節水設備、推廣節水意識、水資源再利用、定期監測與報告等措施,促使船隊及陸上營運據點皆可有效使用資源,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且有助於降低營運成本。
註:
1. 2022~2023 年的統計範圍僅包含母公司與集團船隊、2024 年的統計範圍包含母公司及合併財務報告所有子公司,部分據點無獨立水表,故無法統計水資源數據;
2. 取水量範圍包含陸上據點及船隊、排水量僅包含陸上據點;
3. 取水水源均來自第三方(淡水,≤1,000 毫克/ 公升總溶解固體),且並未於具水資源壓力的地區取水,水資源壓力區數據參考世界資源研究所。
船舶水資源管理
船舶下水啟用後所有設備需持續運作無法關閉,即便在港口停泊時仍需以怠速模式運轉。因此,必須提供穩定的水源,以供應船舶設備的冷卻水和船員的生 活用水。萬海依據國際海事組織 (IMO)、防止船舶汙染國際公約 (MARPOL) 以及各營運據點主管機關的環境保護法規,制定水資源管理政策,並加裝節水設 備減少生活用水消耗。萬海自有船隊均配備造水機,可從海水中提取蒸餾水作為船上的生活用水,減少對陸上水資源的依賴。此外,各航線均有設定適合補 給淡水的港口,且水源供應依據船舶淡水的標準申請流程,需向當地港務局或擁有水源的機構審核申請,以確保於非缺水地區進行供應。註:
1. 統計範圍僅包含萬海自有船舶
2. 取水水源均來自第三方(自來水,≤ 1,000 毫克/ 公升總溶解固體),且並未於具水資源壓力的地區取水,水資源壓力區數據參考世界資源研究所
3. 目前技術無法統計船隊排水量之數據
碼頭水資源管理
碼頭內洗櫃作業區設有汙水處理系統,廢水經系統處理達到合法標準後依規定排放。萬海定期進行水質檢測與設備維護,以確保水質達標並符合環保規範,防止對周圍環境的汙染。台中碼頭更將經系統處理後的水資源重複使用,在洗櫃區建置之排水溝將廢水引流至各功能之槽池(除油、曝氣、沉澱…等),將處理後之水資源儲存至回收水槽以及水塔,再利用於清洗貨櫃。此方法除可節省水資源外,亦可避免汙水未妥善處理即放流導致環境汙染之可能性。考量汙水處理設備操作具專業性,系統處理及水質標準需符合許可證規範,均委由專業合法之環保公司代為操作。
註:
1. 2022~2023 年的統計範圍僅包含母公司、2024 年的統計範圍包含母公司及合併財務報告所有子公司;
2. 取水水源均來自第三方(自來水,≤ 1,000 毫克/ 公升總溶解固體),且並未於具水資源壓力的地區取水,水資源壓力區數據參考世界資源研究所;
3. 2022~2023 年總排水量(百萬公升) = 總取水量(百萬公升) - 額外採購的飲用水量(百萬公升),2024 年總排水量(百萬公升) = 總取水量(百萬公升);
4.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汙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汙染物質(BOD、COD 物質),使汙染物達到排放標準。由於中高碼頭汙水設備皆有投藥,屬化學處理,故屬二級處理範疇。
碼頭洗櫃區汙水回收處理流程
辦公室水資源管理
辦公室取水來源為自來水公司,未抽取地下水、海水,對在地用水無潛在衝擊。各營運據點積極推行節水措施,例如:水龍頭加裝節水器、使用節水標章設備等等。各據點依飲用水管理條例規定,定期檢測水質及飲水機設備保養,檢測結果皆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
註:
1. 2022~2023 年的統計範圍僅包含母公司、2024 年的統計範圍包含母公司及合併財務報告所有子公司;
2. 取水水源均來自第三方(自來水,≤ 1,000 毫克/ 公升總溶解固體),且並未於具水資源壓力的地區取水,水資源壓力區數據參考世界資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