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減排目標如下:以2008年為基準年,2030年達到減少50%碳排強度,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為目標。2024年已減少54%碳排強度。

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

萬海於2022 年起由母公司率先導入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並自2023 年起每年進行集團之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以強化集團與價值鏈之溫室氣體排放管理,同時透過定期辦理教育訓練及工作坊提升全員認知。董事會每季控管集團的盤查執行進度,並督導專案推動情形。萬海依循ISO 14064-1: 2018 及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之標準,採用營運控制權法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並取得雙認證。盤查項目涵蓋「直接排放」、「輸入能源之間接排放」之外,依照顯著性間接排放準則納入「燃料及能源相關活動」、「資本財」及「營運產生之廢棄物」的盤查。

註:
1. 集團排放量包含母公司、合併報表子公司與船隊;
2. 數據獲得 ISO 14064-1:2018 及 GHG Protocol 認證。

 
   

 

 

 

船隊溫室氣體與能源管理

2024年,萬海積極推動船隊減碳與低碳轉型,不僅迎來12艘高效能新船,汰換耗能的老舊船舶,還成功在香港及新加坡為三艘船舶加注2,600公噸通過國際永續發展與碳驗證單位(ISCC)認證的生質燃油(B24 biofuel),預計減少超過1,500公噸碳排放量。同時,船隊效益管理小組專注於實施各項節能減碳措施,透過裝設節能設備及數據追蹤與分析,精準管理船隊的運行效能,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此外,萬海積極提升岸電使用比例,降低船舶靠泊時的燃油消耗,詳情請參閱3.2.2綠色船隊。2024年船隊燃油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為50.85公克/TEU-公里,較前一年減少11.07%、較基準年(2008年)下降53.73%,提前達成萬海船隊二氧化碳減排目標。

 

船隊溫室氣體排放

註:
1. 範疇一排放源包含船舶燃油及設備逸散源,範疇二排放源為岸電;
2. 溫室氣體排放採營運控制權法進行計算,計算方法為活動數據* 排放係數*GWP 值,排放係數依活動數據選用適合之國際/區域係數並採用IPCC AR6 (2021) 所界定之全球暖化潛勢;

 

 

 

船隊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變化趨勢

 

船舶能源使用量

 

 

船舶能源使用熱值

註:
1. 能源轉換係數參考行政院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 版與ClassNK 研究報告
2.  能源強度(百萬焦耳/TEU- 公里) = 能源熱值總量(百萬焦耳) /  (TEU * 航行距離(公里));
3. 盤查範疇包含自有船及所有租船,相關數據均已通過驗證;
4. 2022年起部分船舶開始使用岸電。

 

碼頭溫室氣體與能源管理

碼頭與貨櫃場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自於車機運作、冷凍設備的能源消耗,以及支援作業的各類重型設備,其排放量會隨作業量與作業型態變動。儘管如此,萬海持續透過車機電汽化、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與設備更新來控制排放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此外,透過逐步汰換據點內高耗能老舊設備、定期維護以降低能耗,同時推動節能宣導,鼓勵員工養成隨手關閉電源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碼頭溫室氣體排放

註 :
1. 統計範圍包含母公司及合併財務報告所有子公司;
2. 溫室氣體排放盤查依循ISO 14064-1: 2018 及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之標準,並取得立恩威國際驗證股份有限公司之確信;
3. 範疇一排放源包含燃油、甲烷/ 製程/ 設備逸散源,範疇二排放源為外購電力、外購熱力;
4. 溫室氣體排放盤查採營運控制權法進行計算,計算方法為活動數據* 排放係數*GWP 值,排放係數依活動數據選用適合之國際/區域係數並採用IPCC AR6(2021)所界定之全球暖化潛勢。

 

碼頭能源使用量

 

碼頭能源使用熱值

註 :
1.
統計範圍包含母公司及合併財務報告所有子公司;
2. 能源轉換係數參考行政院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 版與ClassNK 研究報告;
 

 

 

 

辦公室溫室氣體與能源管理

萬海辦公室主要排放來源為電力間接產生之二氧化碳。萬海為降低辦公室電力產生二氧化碳排放,定期進行設備維護降低電力耗損;持續進行辦公環境節能宣導,做好隨手關閉電源的習慣;同時亦將空調設置定時關閉,優化使用模式,避免不必要能源浪費。

 

辦公室溫室氣體排放量

註 :
1. 統計範圍包含母公司及合併財務報告所有子公司;
2. 溫室氣體排放盤查依循ISO 14064-1: 2018 及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之標準,並取得立恩威國際驗證股份有限公司之確信;
3. 範疇一排放源包含燃油、甲烷/ 製程/ 設備逸散源,範疇二排放源為外購電力、外購熱力;
4. 溫室氣體排放盤查採營運控制權法進行計算,計算方法為活動數據* 排放係數*GWP 值,排放係數依活動數據選用適合之國際/區域係數並採用IPCC AR6(2021)所界定之全球暖化潛勢。

 

 

辦公室能源使用量

 

辦公室能源使用熱值

註 :
1.
統計範圍包含母公司及合併財務報告所有子公司
2. 能源轉換係數參考行政院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 版與ClassNK 研究報告。

 

 

 

低碳燃料研究

為實現船隊減碳目標,萬海積極探索低碳燃料用以提供船舶動力,並成立專案研究小組,專注於低碳燃料供應鏈發展與船舶改裝技術。2024 年,萬海訂購替代能源雙燃料貨櫃船,並同步導入經國際永續發展與碳驗證單位(ISCC)認證之生質燃油,朝減碳目標邁出關鍵的一步。

萬海積極與主機廠商、船級社及學術單位進行密切的合作交流,跟進燃料技術發展,考慮未來多元發展達成淨零的走向。此外,萬海也參與航運相關組織及倡議,攜手價值鏈的夥伴共同推進航運減碳目標。

支持再生能源發電


台中碼頭將倉庫屋頂出租給能源業者安裝太陽能板,截至2024年底總發電量近550萬度。未來計畫在高雄港第五貨櫃中心置太陽能設備,實現自發自用。

 

 

岸電使用規劃

岸電設備可在船舶停泊時供應能源以取代燃燒化石燃料,從而節省燃油、減少排放,同時達到降低沿岸空氣汙染及引擎噪音的效果。新造船均已將岸電系統納入規劃,並逐步對現有船舶進行改裝。截至2024年,共有37艘自有船裝配岸電設備,預計在2025年將達到40艘。此外,萬海在高雄港第五貨櫃中心預留岸電設備安裝空間,未來將配合港區能源政策,持續推動岸電設備的建置。
 

相關證書

 

 

 

 

 

 

溫室氣體盤查查證聲明書(2024)
 

 

 

 

 

萬海減排目標如下:以2008年為基準年,2030年達到減少50%碳排強度,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為目標。2024年已減少54%碳排強度。


 

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

萬海於2022 年起由母公司率先導入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並自2023 年起每年進行集團之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以強化集團與價值鏈之溫室氣體排放管理,同時透過定期辦理教育訓練及工作坊提升全員認知。董事會每季控管集團的盤查執行進度,並督導專案推動情形。萬海依循ISO 14064-1: 2018 及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之標準,採用營運控制權法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並取得雙認證。盤查項目涵蓋「直接排放」、「輸入能源之間接排放」之外,依照顯著性間接排放準則納入「燃料及能源相關活動」、「資本財」及「營運產生之廢棄物」的盤查。


註:
1. 集團排放量包含母公司、合併報表子公司與船隊;
2. 數據獲得 ISO 14064-1:2018 及 GHG Protocol 認證。

 

   

 

 

船隊溫室氣體與能源管理

為實踐環境保護的精神,萬海提高使用岸電的比例,減少燃油的使用量。此外,萬海於 2023 年迎來一波船舶汰舊換新的潮流,23 艘高效能的新船加入船隊,同時淘汰較耗能的老舊船舶。綜上所述,使萬海 2023 年船隊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前一年大幅下降約 17%。2023 年船隊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為 57.18 公克 /TEU- 公里,較前一年減少 21%、較基準年(2008 年)下降 48%;2023 年船隊能源強 度較前一年減少 21%,相較於基準年(2008 年)下降 45%。萬海於 2011 年成立船隊效益管理小組,透過各項節能減碳措施及船舶汰舊換新,並且配合數據的追蹤,減少船隊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減輕對環境的衝擊。

 

船隊溫室氣體排放

註:
1. 範疇一排放源包含船舶燃油及設備逸散源,範疇二排放源為岸電;
2. 溫室氣體排放採營運控制權法進行計算,計算方法為活動數據* 排放係數*GWP 值,排放係數依活動數據選用適合之國際/區域係數並採用IPCC AR6 (2021) 所界定之全球暖化潛勢;

 

船隊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變化趨勢

 

船舶能源使用量

 

 

船舶能源使用熱值

 

註:
1. 能源轉換係數參考行政院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 版與ClassNK 研究報告

2.  能源強度(百萬焦耳/TEU- 公里) = 能源熱值總量(百萬焦耳) /  (TEU * 航行距離(公里));
3. 盤查範疇包含自有船及所有租船,相關數據均已通過驗證;
4. 2022年起部分船舶開始使用岸電。

 

 

碼頭溫室氣體與能源管理

碼頭與貨櫃場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自於車機運作、冷凍設備的能源消耗,以及支援作業的各類重型設備,其排放量會隨作業量與作業型態變動。儘管如此,萬海持續透過車機電汽化、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與設備更新來控制排放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此外,透過逐步汰換據點內高耗能老舊設備、定期維護以降低能耗,同時推動節能宣導,鼓勵員工養成隨手關閉電源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碼頭溫室氣體排放

註 :
1. 統計範圍包含母公司及合併財務報告所有子公司;
2. 溫室氣體排放盤查依循ISO 14064-1: 2018 及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之標準,並取得立恩威國際驗證股份有限公司之確信;
3. 範疇一排放源包含燃油、甲烷/ 製程/ 設備逸散源,範疇二排放源為外購電力、外購熱力;
4. 溫室氣體排放盤查採營運控制權法進行計算,計算方法為活動數據* 排放係數*GWP 值,排放係數依活動數據選用適合之國際/區域係數並採用IPCC AR6(2021)所界定之全球暖化潛勢。

 

碼頭能源使用量
 

 

碼頭能源使用熱值

註 :
1.
統計範圍包含母公司及合併財務報告所有子公司;
2. 能源轉換係數參考行政院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 版與ClassNK 研究報告;

 

辦公室溫室氣體與能源管理

萬海台灣辦公室包含台北、台中及高雄,主要排放來源為電力間接產生之二氧化碳。萬海為降低辦公室電力產生二氧化碳排放,定期進行設備維護降低電力 耗損;持續進行辦公環境節能宣導,做好隨手關閉電源的習慣;同時亦將空調設置定時關閉,優化使用模式,避免不必要能源浪費。


辦公室溫室氣體排放量

註 :
1. 統計範圍包含母公司及合併財務報告所有子公司;
2. 溫室氣體排放盤查依循ISO 14064-1: 2018 及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之標準,並取得立恩威國際驗證股份有限公司之確信;
3. 範疇一排放源包含燃油、甲烷/ 製程/ 設備逸散源,範疇二排放源為外購電力、外購熱力;
4. 溫室氣體排放盤查採營運控制權法進行計算,計算方法為活動數據* 排放係數*GWP 值,排放係數依活動數據選用適合之國際/區域係數並採用IPCC AR6(2021)所界定之全球暖化潛勢。

 

辦公室能源使用量
 

 

辦公室能源使用熱值

註 :
1.
統計範圍包含母公司及合併財務報告所有子公司
2. 能源轉換係數參考行政院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 版與ClassNK 研究報告。

 

 

低碳燃料研究

萬海於 2022 年成立專案研究小組,針對 LNG、 甲醇、氨及氫等低碳燃料與船舶改裝進行研究探 討。鑒於現階段 LNG 減碳效果有限,甲醇、氨及 氫等燃料供給面不穩定、相關技術與法規尚未成 熟條件下,專案研究小組積極與主機廠商、船級 社及學術單位做密切的交流,跟進燃料的發展並 參與航運相關組織及倡議,攜手價值鏈的夥伴一 同朝航運減碳的目標邁進。

 

支持再生能源發電

 

在再生能源使用的課題上,萬海以行動支持環境保護及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將台中碼頭的倉庫屋頂出租給能源業者裝設太陽能板,供作太陽能發電。2023 年太陽能板總發電量約 120 萬度,啟用至今共產生超過 400 萬度電。後續萬海將於高雄港第五貨櫃中心搬遷一案,研擬建置太陽能設備並供自發自用之方案, 以響應全球的環保趨勢。

 

 

岸電使用規劃

岸電設備可在船舶停靠港口時供應能源,無需使 用燃燒化石燃料,有助於節省燃油、減少排放和 降低引擎噪音。新造船已將岸電系統納入規劃, 並對現有船進行改裝以安裝岸電系統。截至 2023 年,共有 23 艘自有船裝配岸電設備,2024 年將 增加 4 艘,預計在 2025 年將達到 40 艘。未來, 萬海在高雄港第五貨櫃中心預留了岸電設備安裝 位置,未來可配合港區能源政策,進一步推動岸電設備的建置。
 

相關證書

溫室氣體盤查查證聲明書 (202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