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不僅影響環境,也深刻牽動企業營運與永續發展。萬海秉持永續承諾,透過風險機會管理與氣候行動積極應對挑戰。2021年,萬海簽署支持TCFD並導入其指引,以行動參與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整合風險管理程序,建立相關架構,依TCFD建議揭露「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指標與目標」四大核心元素,每年彙整氣候風險與機會報告,呈報高階管理層及董事會。

 

氣候變遷治理組織架構與分工

 

 

 

氣候變遷相關策略

萬海的經營理念包含「環境保護」與「永續經營」,依循《巴黎協定》目標,每年評估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風險與機會,並納入風險管理計畫中,調整應對機制,與利害關係人保持透明溝通,減緩氣候衝擊並把握商機。根據TCFD建議準則,萬海評估2050年全球淨零趨勢及IMO淨零目標,並參照國際能源總署(IEA)、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及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TCCIP)等機構的氣候情境,分析轉型風險及高排放情境下的實體風險,並將結果融入策略韌性評估。

 

針對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與機會,萬海將相關因應策略納入年度預算與業務規劃,並監控轉型風險與機會,如法規變動與客戶環保意識提升;同時,針對極端天氣等影響船舶安全及碼頭作業的實體風險,編列預算優化監控系統並購買氣象資料,強化船舶航行安全。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管理

 

萬海根據TCFD指引定期進行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鑑別,透過系統化流程識別並評估相關風險與機會,並納入財務影響考量。首先,蒐集氣候議題資料,透過新聞、網絡媒體及其他國家或企業的案例,識別相關的政策法規、技術風險、名譽風險、市場風險等轉型風險,以及立即性與長期的實體風險,並考量資源效率、能源來源、產品與服務、市場韌性等機會。接著,風險管理小組評估這些議題對營運環境與利害關係人的潛在影響,根據風險或機會的「發生可能性」與「衝擊程度」,構建風險與機會矩陣,識別出萬海面臨的關鍵風險與機會。隨後,評估並量化這些風險與機會的財務影響,確保決策過程中兼顧財務層面與長期營運穩健性。最後,針對識別出的重大風險與機會,相關部門會制定並執行應對措施,並設立關鍵績效指標(KPIs)與目標,持續監控與管理,確保風險管理與機會把握的有效性,並推動氣候韌性與永續發展。

 

由於減碳牽涉到最多的風險和機會,萬海設定減碳目標,並同時每年安排船舶設備之保養與設備更新,2024年投入新台幣3.16億元,約佔營收的0.20%,持續提高船隊之航行效率,以具體行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與碳排相關風險之衝擊。

 

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鑑別流程

 

評估流程


 


 

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說明

註:短期: 2025年、中期:2030年、長期2050年。



氣候變遷相關機會說明

 

氣候變遷相關指標與目標

萬海於2024年首次完成前一年度之集團溫室氣體盤查並通過外部查證,並以2023年為基準,設定集團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至2030年,每年較前一年額外降低排放強度1%,並於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2024年集團已達成目標,未來將每年進行盤查,以掌握集團碳排放狀況。此外,因應國際海事組織(IMO)發布的全球海運業減碳目標萬海已制定船隊減碳計畫,以2008年為基準,目標為2030年降低排放強度50%、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2024年萬海船隊碳排強度為50.85克/TEU-公里,相較2008年已降低53.73%。

短期內,萬海將透過船型放大以提升規模經濟效益,並持續進行船隊汰舊換新與燃油效率優化;長期則專注於替代能源與相關技術發展,以進一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氣候變遷不僅影響環境,也深刻牽動企業營運與永續發展。萬海秉持永續承諾,透過風險機會管理與氣候行動積極應對挑戰。2021年,萬海簽署支持TCFD並導入其指引,以行動參與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整合風險管理程序,建立相關架構,依TCFD建議揭露「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指標與目標」四大核心元素,每年彙整氣候風險與機會報告,呈報高階管理層及董事會。

 

氣候變遷治理組織架構與分工

 

 

 

氣候變遷相關策略

萬海的經營理念包含「環境保護」與「永續經營」,依循《巴黎協定》目標,每年評估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風險與機會,並納入風險管理計畫中,調整應對機制,與利害關係人保持透明溝通,減緩氣候衝擊並把握商機。根據TCFD建議準則,萬海評估2050年全球淨零趨勢及IMO淨零目標,並參照國際能源總署(IEA)、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及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TCCIP)等機構的氣候情境,分析轉型風險及高排放情境下的實體風險,並將結果融入策略韌性評估。

 

針對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與機會,萬海將相關因應策略納入年度預算與業務規劃,並監控轉型風險與機會,如法規變動與客戶環保意識提升;同時,針對極端天氣等影響船舶安全及碼頭作業的實體風險,編列預算優化監控系統並購買氣象資料,強化船舶航行安全。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管理

 

萬海根據TCFD指引定期進行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鑑別,透過系統化流程識別並評估相關風險與機會,並納入財務影響考量。首先,蒐集氣候議題資料,透過新聞、網絡媒體及其他國家或企業的案例,識別相關的政策法規、技術風險、名譽風險、市場風險等轉型風險,以及立即性與長期的實體風險,並考量資源效率、能源來源、產品與服務、市場韌性等機會。接著,風險管理小組評估這些議題對營運環境與利害關係人的潛在影響,根據風險或機會的「發生可能性」與「衝擊程度」,構建風險與機會矩陣,識別出萬海面臨的關鍵風險與機會。隨後,評估並量化這些風險與機會的財務影響,確保決策過程中兼顧財務層面與長期營運穩健性。最後,針對識別出的重大風險與機會,相關部門會制定並執行應對措施,並設立關鍵績效指標(KPIs)與目標,持續監控與管理,確保風險管理與機會把握的有效性,並推動氣候韌性與永續發展。

 

由於減碳牽涉到最多的風險和機會,萬海設定減碳目標,並同時每年安排船舶設備之保養與設備更新,2024年投入新台幣3.16億元,約佔營收的0.20%,持續提高船隊之航行效率,以具體行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與碳排相關風險之衝擊。

 

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鑑別流程

 

評估流程


 


 

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說明


註:短期: 2025年、中期:2030年、長期2050年。



氣候變遷相關機會說明


註:短期: 2025年、中期:2030年、長期2050年。

氣候變遷相關指標與目標

萬海於2024年首次完成前一年度之集團溫室氣體盤查並通過外部查證,並以2023年為基準,設定集團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至2030年,每年較前一年額外降低排放強度1%,並於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2024年集團已達成目標,未來將每年進行盤查,以掌握集團碳排放狀況。此外,因應國際海事組織(IMO)發布的全球海運業減碳目標萬海已制定船隊減碳計畫,以2008年為基準,目標為2030年降低排放強度50%、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2024年萬海船隊碳排強度為50.85克/TEU-公里,相較2008年已降低53.73%。

短期內,萬海將透過船型放大以提升規模經濟效益,並持續進行船隊汰舊換新與燃油效率優化;長期則專注於替代能源與相關技術發展,以進一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TOP